立石大河亚与横山裕一的漫画表现:符号、分镜、以及赤冢不二夫
题图:立石大河亚与横山裕一联展海报
译者(隐二)说明:收集立石大河亚和横山裕一的漫画,让我觉察到二者在创作上气息相通。2016年底我发表关于横山裕一的文章>>习见的迷宫<<时,知道刚好广岛现代美术馆在举办二人的联展“世界が妙だ!立石大河亞+横山裕一の漫画と絵画”。一年后,终于拿到展览图录,精读了其中这篇综合论述立石和横山的文章。作者用日文写作,有英文译文,下文即根据英文翻译。直译后感觉多有不通之处,于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语言和说法理顺了。英语水准有限,肯定有曲解的地方,附上原文(点击篇尾的阅读原文),供参考。
这篇文章提供的背景和客观信息极大地补充了我最早的设想。然而就横山裕一与立石大河亚艺术的共通点,作者只是从创作立意和方法论等笼统层面进行论述,这不及我在>>习见的迷宫<<精确到作品画面和元素的分析。另外最后“赤冢不二夫是二者之联系”的论点显得有些薄弱,并没有更多着落在作品层面的确凿证据,作者所谓的联系无非是经历以及时代的交集。
立石大河亚与横山裕一的漫画表现:符号、分镜、以及赤冢不二夫
文|伊藤裕(任职于京都精华大学国际漫画研究中心)
译|隐二(本职建筑师。图像收集癖,异史爱好者,影像作品《过江心洲》)
图:展览图录内页选
介绍
把立石大河亚(立石tiger、立石紘一)与横山裕一放在一起讲,看似有些奇怪, 但是事实上他们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两人均毕业于武蔵野美術大学。作为艺术家出道以后,他们都在杂志和其它能够将漫画的表现形式融入艺术创作的媒体上发表作品。 作为“前卫”/“另类漫画”的作者,他们的创作远离主流商业,并且都在艺术领域获得了相当的关注。
也可以说,他们的艺术轨迹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他们的漫画创作中,几乎找不到日本主流漫画中普遍存在的煽情,甚至呈现出“非常硬朗的金属感”。仅从这点上看,他们的作品就与日本的主流漫画大异其趣。
上面的引文出自评论家佐藤忠男论述立石大河亚艺术风格的的文章,也同样适用于横山裕一的作品。
立石和横山的艺术作品中几乎都充满了“非常硬朗的金属感”,这源自他们对于漫画表现形式的敏感。通常情况下,漫画作者对画面的形式并不太关心,他们意识不到每种形式都蕴含着各自的规则,对于阅读这类漫画的读者来说,情况也类似。而立石和横山的艺术创作似乎恰恰针对漫画的刻板形式的本身发出了挑战。
符号组合的漫画语言
漫画作者可以分成两类:一些是经过艺术训练的,而另一些则没有。这种差别不光存在于立石、横山这样的学院派与他们同时期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作者之间,更是贯穿整个漫画史的一个现象。现在,像立石和横山这样受过专门艺术训练的作者在漫画领域的表现整体并不如未经历科班教育的作者,但是在二战后、也就是手冢治虫活跃的那个时期,正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艺术家用叙事漫画定义了“漫画”。在战前,“漫画”一般是指讽刺漫画,那时的作者往往也是接受了传统艺术训练的画手。
上述两类漫画作者群体的差异,在战前大量发行的漫画教材、或者叫“漫画绘制指南”的书中就已经有所体现了。
为了达到能够进行漫画创作的水平,一个人应该通过设计和写生的训练,才能够表达心中所想,而这些训练也是各种绘画的基础。尽管如此,通过“临摹”进行学习,则能够更快捷地掌握绘制漫画的技能。
上面的文字引用自1939年出版的一本漫画教材,在这本书里,学习漫画的过程越过写生训练的环节,主要通过临摹既有的漫画作品,直接记住图像符号以及角色造型。写生是对画家进行训练的一个传统方式,而那个时期的漫画作者则在接受这种训练之前已经掌握了各种套路式的漫画手法。而二战期间,漫画作者接触了与他们所接受的传统艺术理论不同的漫画表现方法,这一时期,“如何画漫画”的教材和漫画作品一样,均产量颇丰。比如,参加了前卫艺术团体Mavo的高见泽路直(也就是田河水泡),创作了Norakuro系列漫画,其画面中有很多是基于圆形和三角形的几何化造型。
图:田河水泡Norakuro系列漫画的封面
立石和横山的漫画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硬朗的金属感”,并不是这两位受过专业训练的的艺术家在试图调和现实世界与漫画美学,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引用了既有漫画符号并进行重构的现代漫画语言。
事实上,立石在1982年的单行本《虎之卷》所采取的漫画分格的方式,不仅仅是对漫画符号语言的戏仿。其中一则叫做的短篇漫画就是个例子:一个僧人瞪着他眼前的一块石头,箭头符号从他眼睛中伸出来,代表了“瞪”这个行为,但同时箭头又是某种实体,它们甚至在石头上开了一个洞。当这个僧人瞪向各个方向的时候,他的眼球随之旋转,这里立石通过多瞳症一样的漫画语言进行表现。这些纷乱的瞳孔随之变成了复眼,这个僧人最终变成了一只虫子。
图:立石大河亚作品“After the supremacy” 《虎之卷》工作舍版
而在横山裕一的画中,几乎所有的线都是借助直尺和曲尺画的(有时也用盘子或者盖子)。他尽可能消除了线条的“血与肉”的特征,强化画面的符号化特点。
运用分镜表现时间
在立石和横山的作品中有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采用漫画分镜的手法来表现时间。
原本致力于插图和架上绘画的横山裕一,为了表达时间的概念而挑战了漫画这一形式。他在自己的漫画里设定了一个每个分镜均持续若干秒的时间规则,在这个规则下,其漫画作品里的时间便是以一个固定的速度在流逝。这类似于在电子音乐中,刻意重复的固定节奏,给乐曲带来了一种扭曲、或者说是刻板的面貌。
漫画家榎本俊二论点鲜明地指出,横山的漫画集《New Engineering》是一本 “节拍之书”。与之相似,漫画家上条淳士认为横山的漫画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听”的。因为具有音乐的美感,横山的漫画作品一再受到推崇。其原因正是他通过分镜手法成功设置出的独特时间感。
图:横山裕一 《New Engineering》封面和内页
立石则是通过分镜手法把漫画语言直接融入到了架上绘画之中。立石作品中的时间,与现实世界里的线性并且稳定的时间不同。读者开始会被似曾相识的画面迷惑,漫不经心地跟着分镜走,完全意识不到时间线其实是扭曲缠绕的。当读者忽然省悟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陌生的时空,目瞪口呆。而正如矶崎新所分析的,立石在表现空间时也采取了同样的机巧结构。
立石Tiger 的作品中,有一点非常值得玩味,那就是他是如何通过描绘仅具平面维度的形象就把绘画里的三维空间系统给颠覆了的。因为我们的眼睛已经习惯于具有三维深度的视觉语言,我们习惯性地会带着这样的认识去解读画面,直到最后痛苦的发现在结尾一切都被反转,这时才意识到,习以为常的的视觉系统背叛了我们。(矶崎新1977年)
这种动摇着人们习惯性的读图模式的表现手法,蕴含着“反叛精神”,成为立石大河亚艺术的最大标签。
结语:赤冢不二夫联系起了立石Tiger和横山裕一?!
在立石和横山的作品中存在这样一个有趣的悖论:虽然他们吸收了漫画语言中诸如符号化形象以及分镜等方法,并且简率地遵循一些基本规则,但是他们给读者带来的强烈感受却是反惯常的,或者直接说是给读者设置了一种“困境”,这使他们与日本主流漫画相比卓尔不群。可以说,读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获得的这种反惯常的感受,正是他们创作漫画的初衷。
在二十世纪70年代,漫画家赤冢不二夫通过类似的方法,在探索漫画幽默感的视觉传达方面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赤冢不二夫通过自己的漫画作品,诸如《天才バカボン(天才傻瓜)》以及《レッツラゴン》 (Let's La Gon)等,成功的发明了一系列基本的“漫画梗”,在作者和读者的潜意识里建立了共通的规则。这种被称为屎尿屁幽默的“艺术作品”,实际上与反思美术馆系统的某些当代艺术理念相通。更重要的是,这些实践与其说是在发明独特的设计或者表达技巧,倒更是一场实验,对自田河水泡创作“Norakuro”系列之时就已经存在的那些简单而有效的图像语法进行拓展。
图:赤冢不二夫(1935年-2008年)及其作品《天才傻瓜》
作为漫画艺术家的立石,经常被认为受到赤冢不二夫的显著影响。在赤冢不二夫以及其合作者的影响下,立石延续了“明白漫画”的理念。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更能了解其“叛逆精神”的某些含义。事实上,立石找到了一些不会限制他进行图像实验的主流漫画杂志中来发表作品,比如由Boy's Life 于1968年发行的Hippy Poster,(田名网敬一和长谷邦夫也在此刊物发表作品) 以及1969年週刊少年サンデー刊行的荒诞漫画Kaigai tokuha 丛书 (海外记者丛书)等等。彼时,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种激进的氛围当中,不过实事求是的讲,立石的作品当时在儿童读者中影响更大。
横山裕一曾受到京都国际漫画艺术馆的邀请,为笔者策划的“赤冢不二夫漫画高校特展”重制了赤冢名作《天才バカボン(天才傻瓜)》中的一页(一则?)。在横山裕一的仿作中,除了爸爸以外,其他的角色都被改的面目全非。尽管对话一字未改,横山裕一的图像世界却与之融合无间,这让人意外地发现了他们艺术语言的共通性。
图:横山裕一重绘的赤冢不二夫作品《天才傻瓜》中的一页
此外,横山裕一曾亲自告诉我,他在小学时就读过赤冢不二夫在1971年编纂的“小学馆入门百科”系列里的《漫画入门》一书。 横山记得这本书里经常出现被称为“剧画”的插图,令他印象非常深刻。在那个时代,流行于少年读者之间的杂志中,既有手冢治虫、赤冢不二夫以及同类作者的作品,也有斋藤隆夫(《骷髅13》)这种写实风格的“剧画”,刊登在一起,却不做特别的协调。 这本兼具两种相冲突画风的《漫画入门》所产生的时代,是一个从业者更关心“咋画漫画”的草莽启蒙阶段, 艺术创作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理念与技巧相统一。这种时代特征投射在小学时的横山裕一身上,让他突然感觉到一种陌生感。彼时,应该是他不经意地读出了酷酷的“剧画”中所暗含的某种冷幽默的因子。在横山裕一的漫画书《世界地图的的房间》的腰封上,漫画家市川春子称其“极酷、又很好笑”。而这部作品,也许可以作为“新式漫画”的一个入门样本。
图:世界地図の間 封面
附录:《世界地図の間》内页节选
胡晓江按:日文领域一直有塞氏翻译法的传说,倒不完全是玩笑,基本原理实际很好掌握,比如这17张选页,如果注意观察画面,理解日文中夹杂的汉字,你会发现自己能大致看懂,在没有汉化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看日文漫画依然很有乐趣。当然啦,据说现在谷歌有即时拍照翻译了,随着AI继续发展,跨语种交流似乎指日可待。
以上预览来自亚马逊,更多内页请购买原书
你读懂了吗?附上王大明的口译:三個無聊的男人在樓頂上看街道,一個說:在這裡說不定看得到我們的目的地。然後另一個問: 哪裡。一個說:有河那裡。另一個說:沒看到河。一個說:看得到廣場。一個說:那不是廣場,那是飛機跑道。然後就看到飛機朝他們飛過來,從頭頂越過,近在咫尺。(這就跟香港啟德機場飛過九龍城一樣)
延伸阅读:横山裕一和立石大河亚